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祥瑛上人字序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四、《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五
古之人所以自厚重其字者,诚以其贤否丑美,必常与名字相上下而始终。
昔邾娄片善可称,《春秋》褒之曰仪父
解者谓名不如字,以为极美之谈。
孔子作《春秋》,记人之行事,或名之,或字之,皆因其行事之善恶而贵贱之。
是以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字而不名者十二人而已。
祥瑛上人欲更其字,数以名来请。
告之曰:许慎云:瑛,光莹玉色也。
夫充实之谓美,瑛则美之尽也。
推此则瑛乃琼之精,其光莹特可见矣,宜字之曰莹中
莹中上人少启禅关,得佛三昧,异日高提祖印,特未可量也。
然其心地真净明妙,虚彻灵通,粹然而莹于中,又岂能掩之哉?
庶几不失其贵者欤!
戊戌三月六日姑溪老农书。
朱氏世谱绍圣二年九月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
高辛氏有才子曰朱虎,臣于尧。
当舜之举益以虞也,盖尝荐代己。
之后,遂氏以朱,历、商无闻焉。
周有朱张,以逸民显。
其后在齐者曰毛,在魏者曰亥,在楚者曰英。
而谱氏族者以谓高辛氏之后有六,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
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侠于邾,附庸于鲁。
后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为氏。
此亦朱氏之所出也。
二汉之间,鲁有家,买臣平陵有云,杜陵有博,宛有岑晖,会稽有隽,有浮、寓。
寓为司隶校尉,坐党锢诛。
子孙自相远,避难丹阳,遂籍吴郡
吴时有治,有然,有桓,颇著劳烈。
陆机诗云「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四姓者,朱、张、顾、陆也。
迄于江左,间出显者。
唐有敬则,实相武后
逮唐衰,谱牒沦涣,其详莫究。
至我高祖,为越州剡人
高祖讳滋,会董昌乱越,钱氏据杭,隐居田里,涵德匿耀,乡人尊之。
武肃王尝召寘幕府,卒辞以去。
年八十九卒。
生于唐乾符之丙申,卒于本朝乾德平蜀之岁,葬剡之游谢乡。
有子四人,长曰某,次曾祖也,次曰承厚,次曰承福。
曾祖讳琼,百行完粹,达于从政
钱氏以宗子明州,高选僚属,仕于四明,遂家焉。
卒,葬于鄞县
生四子,长曰曙,次曰昉,次曰万;
季,吾大父也。
昉生正伦、公言、公辅,正伦三班奉职
吾大父讳亿,始来京师太宗皇帝召对便殿,仍命以官。
自壮年越于耆龄,其所历皆有功最。
接人和,待物厚,取与义,治家严,赒亲戚不吝。
内殿崇班閤门祗候邕州,卒,葬于苏州吴县南峰山西,赠刑部尚书
生五子,长曰炳,才高文奇,不幸未仕而死。
次先君也。
先君讳公绰,少从学范文正公,为高弟,为辞章魁冠士林。
进士第,仕至光禄寺卿
彭州、广济军舒州太守
民闻至而喜,去而思。
有智谋才术,而未尽其用也。
次曜,早世。
次公彦,长洲主簿
次公愿,今以宣德郎致仕。
先君生六子,长曰长文宣德郎太学博士
次百药,早卒。
仲方明州象山
次季端,颍昌府节度推官
次叔炜,早卒。
次从悌,瀛州防禦推官、监陈留酒税。
自承厚之曾孙曰昱,与大父同徙姑苏
昱生何,登进士科,为循州司户参军,卒。
何生二子,曰圳,曰
圳今为朝散郎通判楚州
高祖之诸孙,在剡居宋村山者曰德昌,曰德倪。
德昌之子曰仁赏,德倪之子曰仁长,曰仁遇,曰仁盛。
四人者各有子,皆服先畴,不失旧业。
呜呼!
伯虎著名于帝典,仪父见美于《春秋》,发源既长,酾派不绝。
逮本朝之兴,昂显于荆,巽显于扬,显于蜀,寀称于宋。
其他列于朝者亦众。
华亭朱氏,至郡守监司者三人,于东南为盛。
姑苏之族,迁自会稽,祖考济美,艰难勤苦,夙夜事事,用克有家。
施及子孙,继袭簪绂,乃为之谱,以示于后。
在我后人,追孝于前哲,继志于奕世,勿坠厥绪,勿陨厥声,岂不休哉!
绍圣二年九月明堂礼毕后五日,裔孙长文谨识(《乐圃馀稿》卷九。)
次:原无,据傅校本补。
李仲容奏诏天禧三年八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七(第七册第六三七四页)
自今违者,耆保捕送官司科责,所种桑柘,更不增税。
所在书壁告谕。
赠太师中书令冀国王公行状1026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文庄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之先,周王子晋之后,世家太原
唐末,高祖讳遐,随曾祖冀公倅江西廉幕,始占籍新喻
祖郑公,生而警悟。
三岁,冀公教诵书,日数百言。
七岁,遂熟五经。
吴顺义初,赐童子及第。
弱冠,伪唐调伪授本县尉
屡宰剧邑,阴布德惠,专以宽刑利物为意,诸郡累表为戎佐。
仕至常州都团练判官检校水部郎中通判军州事。
归朝,终于濠州团练判官
晋公,幼有志节,刻诵坟典。
江南明经登科选限,未选,复举五经,与故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杜公镐同榜擢第,特授本县尉,治有风迹,秩满而终。
初,晋公侍郑公任鄂州通判日,秦国夫人有娠,就蓐之旦,江水暴溢,将坏廨舍,亟迁于黄鹤楼,既夕生公
或言汉阳居人遥望楼际,若有气象。
公幼而秀异,资性机敏。
六岁丁秦国夫人之丧,十二钟晋公之戚。
哀瘠以礼,有如成人。
初,秦国夫人疾,启郑公曰:「此儿生时颇有异,将大王氏门户,愿爱之」。
郑公视如子,保育于鲁国夫人,教于家庭,不就外傅。
涉猎书传,词笔早成。
郑公之在冀幕也,公甫十八,太宗皇帝吊伐大卤,撰《平晋赋论》献于行在而还,郑公益奇之,待以宾礼。
郑公移濠梁,公应进士举,将拔覃怀解。
郑公三止之曰:「吾年七十有三,恐不逮汝之返也」。
公既行踰时,郑公忽一夕沐浴易衣,会家人置酒,夜分,疏记后事,且曰:「吾历官五十馀载,慎刑罚,活人多矣。
后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遽舍笔就枕而薨。
府中闻乐声泠然。
淳化三年第十一人擢第,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亳州防禦推官,励精吏职。
属朝廷遣著作佐郎、直史馆曾会、中使李知信察近郡风俗,吏民状公政迹。
会等上之,有诏褒谕,就迁防禦判官,加文散十阶。
尚书屯田员外郎舒公荐公艺文可称,温裕有素,特改秘书郎司市征于淝上。
真宗即位,就迁太常丞
时大统初集,急于用人,诏近臣举转运使副、三司判官给事中乔公维岳首以公应诏
召赴阙,主判三司凭由理欠司,赐五品服。
公抗疏请尽蠲宿逋,用广宽惠,辞甚详切,上嘉纳之。
未几,命宰府召试《孝为德本颂》,授右正言知制诰,历判大理寺审刑院,赐服金紫。
三年,权知贡举,召入翰林学士
寇始剪,反仄未安,朝廷切于绥集,以公充西川安抚使
宽宥枝党,蠲去逋租,驿奏便宜,大惬上旨。
趣遣使召还,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明年郊祀,加给事中
景德中契丹寇北鄙,驾将幸澶渊,特加工部侍郎、判天雄军,兼兵马都总管,并参豫如故。
敌骑引退,王师凯旋,公以台席不协,恳退时柄。
刑部侍郎,上特置资政殿学士员以处之。
有司定议,班在翰林学士之下。
寻充南郊卤簿使,礼讫,撰《卤簿记》上之。
兵部侍郎,充资政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之上。
寻知承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
三年,迁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国史
明年,瑞命集于东阙,改元大中祥符泰山父老请纪云岱,公首建大议,将明上志。
遂以公充封禅制置礼仪使,兼判兖州
礼毕,加礼部尚书,受诏撰《社首坛颂》,加户部尚书
从祀脽丘,加吏部尚书,并掌机密
明年,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诏,仍带天官之秩。
九皇降格,加检校太尉
七年,罢枢要,以吏部尚书奉朝请,再典银台之务。
未几,复拜枢密使如故。
九年,典校道书毕,加检校太师,寻兼群牧制置使
明年改元天禧,上《玉皇宝册》。
礼毕,加右仆射
寻兼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亟迁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
明年,充景灵宫使都总管、判源观事。
三年,授太子太保、判杭州
岁馀召还,复为资政殿大学士,加司空,寻制授山南道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舆疾还第,除司农卿分司南都
今上即位,改秘书监分司如故。
旋起授太常卿、知濠州,迁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天圣元年九月诏还,制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真宗实录》毕,加司徒
二年郊祀,封冀国公
三年,冬十月,兼译经使
赴上于传法院,归第感疾,请告踰月,诏使国医相望于道。
十一月丙午,圣驾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戊申,薨于东京永定坊第之正寝。
遗命归葬濠梁,从祖茔也。
翌日皇太后车驾临哭出涕,制赠太师中书令,辍朝三日。
起居郎直史馆修起居注李仲容摄鸿胪卿护丧,内侍省都知雅州防禦使韩守英副之,官给经费。
十二月乙卯,上内殿成服。
哀荣之礼,近世无比。
公五子,并先公而亡。
次子从益,仕至赞善大夫
第三子庆之,终于卫尉寺丞,追赐进士及第。
女二人:长早亡;
次适大理评事张瑰,故参知政事洎之嫡孙也。
孙女一人,适太子中舍执礼,故尚书左丞恕之子也。
外孙女一人,男一人,并幼。
遗奏之上,嗣男将作监丞寅亮,诏授大理寺丞
诸父,比部员外郎判尚书刑部司农寺仲微,素负吏干,累更事任,特授司勋员外郎
馀戚属授官者九,亲信录用者十五人。
夫人李氏,世本名宗,允怀淑德,累封崇国夫人
公尝言:往岁曾行圃田,宿村舍,夜起视天中,有赤文成紫微二大字,光耀夺目。
使蜀还褒城,路中遇异人。
视刺字,乃唐相裴度晋公
告公以默定之语,而隐公之贵也。
遂留心羽化之事,凝神云汉之表。
多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朱篆「紫微」二字陈于醮所,以馀俸脩晋公圃田,自撰文书石以纪其事。
永定在御,真荫方隆,谒欸神灵,对越天地,尊尚道德,布宣符瑞,创图访对,多自于公。
注意沃心,无与为比。
若乃颂祗脽壤,奠璧濑乡,扢恭谢之坛,增耀魄之号,公皆为礼仪使
法驾之展盛容也,奉宝文以先道,公继为天书礼仪副使,同天书仪卫使
路寝之尊景命也,披帝箓以肇宣,公为读天书礼仪使
良金之范真仪也,公为迎奉圣像礼仪使
温玉之勒乾文也,公为天书同刻玉使。
前后所赐手诏玺书无虑二百函,奉和御制及御和赐所进歌诗仅三百馀首。
初罢参庶务,备问内殿,特赐宸章,辞极褒贲。
西镇洛师,南抚浙水,皆有睿作宠行。
荣冠一时,事超千古,逢辰之盛,理绝名言。
尤善笔劄,势甚峭劲,自成一家,老而益壮。
好奕棋以自娱。
尝奉诏撰集《翊圣保德真君传》三卷,《先天纪》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
与诸贤同撰集《册府元龟》一千卷,《彤管懿范》二百卷。
又奉诏撰僖祖、太祖、太宗谧册,今上徽号册文,汾阴朝觐坛颂,西京应天禅院、太原资圣禅院碑铭,《天书祥符赞》,《彤管仪范序》,《广孝泉崇真桥记》,《冉耕封东平公赞》,皆为大笔,或藏秘馆,或行于世。
公出入两府,时将二纪。
敏于见事,详于敷奏。
智术过人,慎勤无及。
朝廷大议,帷幄潜虑,或造膝以言,或密封先达,诡词焚藁,世莫得闻。
其茂功懿绩,藏在盟府;
景行嘉猷,播诸物听。
谨次官阀,敢告良史。
谨状。
右议谏大夫天章阁待制沧州兼驻泊马步军部署田公行状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九、《郧溪集》卷一九
祖可范,祖守忠,父仲宣,皇赠光禄少卿,本贯亳州鹿邑县涡源乡虞诩里。
公讳京,字简之,其先盖出于陈氏。
陈公子完奔于齐,始受地,更为田氏。
其后遂有齐国,列于诸侯。
齐既灭,其子孙之显者多出于青、冀之间。
而公之高祖世居沧州,至曾王父又徙于亳之鹿邑
烈考举明经,多与四方贤士大夫游。
妣郭氏,乐安郡太君
公生十六岁而孤,居丧有礼法,不饮酒食肉,盛寒不衣裘襦,乡里称高之。
初就乡人宋炎为学,得王黄州诗和之,一夕成百篇。
见之,叹曰:「吾子千里足也」。
天圣初,登进士第,补蜀州司法参军,还为祥符县,有能名。
居常自陋其位下,不足以自发,乃求试书判拔萃,至廷试辄罢之。
虽然,朝廷骎骎益知其才矣。
龙图阁直学士王博文秦州,请公权节度推官
秦为兵车之冲,而公悉力处之,储刍粟至三百六十馀万。
转运使李纮至秦,以为王公有贤从事矣。
会诏近臣举贤才,二公合荐之。
召对,以尝误断狱,徙河中节度推官
大理详断官,再迁秘书丞、知青州千乘县
赵元昊夏州,天子求捍边者,侍读学士李仲容荐公,召赴中书,堂试以策画,遂中上第,除通判镇戎军,从宣徽夏守赟陕西
因见上,陈方略,上甚悦,赐五品服,遂为经略判官
守赟还阙,复参夏竦军事。
初,朝廷设六科以罗天下英豪,有运筹决胜之目而独无应者,公以谓戎狄骄于豢养,将有倔强而不制者,乃草书数万言求应是科。
及就秘阁试而题与贤良同,公曰:「吾岂来此较记诵耶」?
因罢去。
及贼寇边,虽见召使,然其谋议率为巧说所坏,不得究其功。
及上遣翰林学士晁宗悫赍诏问攻守之策,众言攻之便,公独谓:「贼久蓄谋,一朝发之,其计利害胜负固已精矣,其势非有以加胜于我则不止。
今朝廷息兵四十年,将愚卒惰,怯于兵斗,惟望敌内附为无事。
贼知其然,故其入寇,必声言纳款,乘我之懈而来,来故必捷,殆未可以力破也」。
众又言出近塞,示之以威,彼或畏而降也。
公又谓:「贼未尝少挫,安肯坐为降计?
今驱不习之师,置之散地,犯贼锐锋,此正兵家所忌,兵出必败」。
公争之不从,竟用众议闻上。
已而贼谋知之,果遣黄延德延州乞降,以奇兵出源渭,遂败大将任福于好水川,例降通判庐州
公虽有前议而朝廷莫得闻,其后诸公颇有知者,遂还为开封府推官,再迁祠部员外郎
保州兵乱,以公为河北提点刑狱,公案视河朔利病,画二十事上之。
复为开封府判官,坐囚与吏斗死,出知蔡州,连移相、邢二州,再为河北提点刑狱
贝州妖贼入府取库兵为乱,上下仓卒,不知所为。
公召吏人为檄,募兵将讨之,而贼已大炽,自刺史已下皆被执,公遂缒城以出。
于时城外兵有阴与贼通者,烧民居、劫财以应贼。
公径入一营,得兵百馀,乃枭其为劫者,躬至诸营抚遏之,众皆不敢动。
又募得死士数百人,然皆无兵,持白挺与贼争南关,败之,杀数十人,乃遁去。
尽督诸营兵出战,驰檄旁郡,亦稍稍遣兵来,遂围其城,贼不复敢出矣。
贼之始为谋,欲连河北山东十数郡,期以同日俱起。
会其党有系狱者,贼惧,遂先期而发,犹欲断河桥,取北都以自居。
故屡出兵夺南关而辄为公破走之,由此贼势遂穷于一城中。
公之三子皆来奔,军中欢噪以报。
公曰:「宁知不为贼来乎」?
止之军门外,参讯无诈,然后见之。
公躬率诸军,攻城益急,贼乃虏公家属乘城以示公,士卒皆却。
公即为书射城中曰:「吾独知为国耳,汝曹欲屠吾家者,吾弗顾也」。
叱诸军益进。
群弩俱发,公之家死者四人。
是日,城下兵皆为公涕下,而公意自若也。
及贼平,执政者以公不能预察贼,左降监郓州税。
先是驻泊都监田斌者,亦以不能捕贼待罪兵间,及得城,从诸将以入,以功特迁宫苑副使,而公独被谪。
御史徐宗况、资政殿学士范仲淹俱言公失察贼过轻,忠节为重,且有功不宜左迁,乃移通判兖州,复为淮南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再迁兵部员外郎
大河坏汴口,逾时不能塞,而浸及京师,敕公专治之,中使督视
旁午,公乃揵薪实其上流,引洪入故道,汴水遂无害。
京西旧尝徙民税之它州,民重苦之,公一切除去,岁不足则调缗钱以增籴之,诸郡皆有馀
沧州河决,岁饥,民皆流亡,诏公以直史馆往莅之。
公请得以便宜治事,遂赐金紫。
至则斥其宿弊,躬自俭约,燕劳饷遗,皆有尺度。
设科以均其赋役,招徕流民,为之给田,除租税。
于是去者皆来,日至府请田为耕,比三岁增户万七千。
使者上其治状,以为第一,天子下玺书褒焉,特迁工部郎中
至和元年,除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关右盗铸铁钱甚恶,法不能胜,公更为大钱,肉好精致,伪者莫能杂,以一当三,尽收其恶钱付炉官,市易以为便。
特迁兵部郎中,复知沧州
公之再为治,吏民愈爱之,每台使至,辄相率遮道乞留,惟恐公去。
公尝谓敌骑出于广信安肃、定、保间者,皆畜塘水以遮其来径,独沧孤居东北隅,旁觜大海,而无尺寸之险以拒寇,乃图其形势,且言首尾捍禦之略驰奏之。
嘉祐二年,迁谏议大夫
明年以疾求便郡,除知颍州,乃赐太医护行,未拜命而薨,三月二十二日也,享年六十七。
诏以其第五子君度将作监主簿,赙恤有加焉。
公为人慷慨重气节,尝以功名自任。
既进矣,辄复困折。
甘陵之变,忠节尤显著,而见憎于执政者。
久之,上益知其故,乃赐一子官。
及为陕西转运使宰相始以除目进,上又曰:「田某忠节之士,可便与待制」。
遂除天章阁待制
然终以此显于天下,盖为善之效。
初虽有以害之,其久也则愈远而愈明,终欲掩之而莫能也。
公严于御家,勤于为政,未尝以燕堕自废。
新物未荐辄不食,列郡岁时馈遗,皆归之公府。
荐士五百馀人,至于再荐、屡荐,期用于朝廷而后已,其后故多显者。
少时与常山董士廉汾阳郭京为友善。
二人者,俱以才气闻于时,而俱困不偶。
士廉又坐事失官,公为之经营赒恤甚厚。
然而刚明少合,尝以吏事劾其监军
及公为沧州监军乃为本道按察使者。
公既薨,使者径至郡,鞭其吏卒,求公所短,而竟不得一毫,人益知公清白矣。
所著文集二十卷,奏议十卷,应制集十三卷。
又习于兵战历算杂家之术,著《天人流衍》、《通儒子》十数书,术者咸传受之。
夫人何氏,齐安郡,从公在北河,落于贼中,语其诸子曰:「汝父以忠义自守,必不顾妻子辈。
今贼扰攘未可知,我妇人,至不得已,惟有一死耳。
不幸贼并胁汝以死,则田氏无种矣。
汝亟去就汝父,无以我为念也」。
诸子欲更相留,夫人固遣之,乃留其季子,而三子者俱得出,而夫人亦免于难。
六子:长曰君陈,定州曲阳簿;
次曰君俞陈州司户参军
君平大理评事,登进士第
次君卿、君彦、君度,皆守将作监主簿
三女:长适霍丘县谢规,次适进士罗护,次幼。
将以某年月日葬于陈州宛丘县某乡,以齐安祔焉。
某与君平为同年,得公之家录条次之。
谨状。
朝散大夫尚书虞部郎中致仕上骑都尉皇甫君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彭城集》卷三八
君讳鉴,字唐弼曹州乘氏人
曾祖邺,虢州阌乡
祖明绵州彰明县,赠尚书兵部郎中
父载,尚书屯田郎中,赠礼部尚书
君少学问,以驯行称于乡里。
由父荫得官,初调台州司法参军,断狱详平,郡人皆爱之,请于转运使,求以为州幕职官
转运使段少连谓人曰:「掾曹势不能动人,此其真善也」。
为请于朝,不从。
再调单州单父主簿
陕西用兵,诏籍山东民为乡兵。
转运使张公奎以济、单二州诿君,法虽以三丁取一,而一家兄弟子侄未有约束,莫适取也,百姓讼诉纷纷。
君乃曰:「曷均兄弟之子先取,其多寡等,择其壮者」。
民乃悦服。
张公称善,教诸郡以单父为则,荐君为东阿
敕既下,君以亲在南方,辞不受,调通判录事参军
三司举君知光州光山县,兼买茶场事。
吏市,求以多赢为最,常数倍取之,下户益困。
至君不以一毫过数,民皆乐输,无逋负者。
百姓贩私犯法,君曰:「贫民以养生,亦何异于为农」?
不忍绳以重法。
郡守以问,君对:「贫民不得贩,且为他盗,罪辟益重,不如容之,使有以自存」。
县吏张盛猾恶,为上下患,君收治寘法,馀吏战栗,终君之任,无敢犯令者。
官满,以考课转大理寺丞、知并州录事参军
曲阳县民兄弟讼者,兄告其弟非同父,不分与田产,弟不能自明,县邑久不决,府使君治之。
君使人按视其父母葬,告曰:「彼虽无石铭,棺椁外当有题志者」。
于是验之,果悉书其子孙名字,而其弟在焉,讼者于是首服。
河东用钱,铜铁二品均等,铁钱轻,又盗铸者多,诏变其法,以铁钱三当铜钱一,百姓夺货失业,市井欢噪。
经略使郑公集众官谋之,君曰:「小民失职无聊,宜使人往慰之耳」。
郑公使兵马都监谢云行出谕之,民因求见太尉
既入,郑公捕其唱率者,将刑戮之,百姓皆哭。
君曰:「民以无聊,故愿见公。
公重困苦之,众怨且怒,将不可解」。
郑公乃止。
君又曰:「兼并之家典质钱,旧出十,乃今偿三十,何厚幸也?
而贫民失业,又两倍输此,其所以患新法之变耳。
今使以旧数偿,虽不利兼并之家,可以悦众」。
从之。
而军中犹疑县官出钱,方犹用旧法,相与窃议谋变,郑公忧之。
君曰:「兵今当给料钱,比文书具,更历勾院,犹二三日久。
可不俟文书具给之,后徐入勾,无害也」。
于是人情始安
郑君以是甚重
年劳,改太子中舍
明堂汎恩,迁殿中丞,徙绵州什方县
以母老请得之,监徐州利国监。
以母夫人忧,去。
服除,迁国子博士签书淮阳军判官赐绯衣银鱼。
驻泊兵韩遂都监,率众叛去,知军事韩俨恐骇不知所为。
曰:「此疲卒,主将遇之酷虐,忿而报怨快意,非有他谋,不足畏」。
俨昼闭城门,使开之,以安人心。
叛卒稍稍散亡,曰:「可因而招来也」。
自持锦袍,往当要路呼谕之。
至暮,亡者皆集。
部吏分索其馀,旬日皆尽。
尚书虞部员外郎,历比部通判德顺军事。
以所生母忧,去。
除丧,通判瀛州事。
今上登极,迁驾部,又迁虞部郎中
是时霖雨,大河涨溢,又深、冀二州流潦猥集,河堤内外浸灌,危急甚。
昼夜行视,培裨窒塞,堤得以不败。
已而河北地大震,瀛州最甚,坏城壁舍屋无完者。
天雨不止,军粮皆暴露,君为作苫囤,稍稍覆盖。
创筑城垒,力自督视,凡百馀日乃复坚峻。
而后疏亩,积水乾,下湿地出田数万顷。
朝廷遣安抚使二人巡视河北
先是侍御史张纪按狱永康军,狱具,请录问。
视狱情有不尽者,随事驳正,张御史不悦。
以酒食馈,不受,张重以为恨。
去,与安抚使遇于国门外,毁不职。
使者不察。
既至瀛州,则奏罢
安然受之无憾。
瀛州高阳关安抚使、待制李公肃之,与君同救菑患、虑土役者,上书为君讼不直。
举所完军储为證,凡一百二十馀万石。
朝廷乃下转运使提点刑狱覆实,果皆以优最闻,由是复旧。
使者坐奏举不实,以赦免罪去。
后日李公还朝,方奏事,上自首言曰:「皇甫鉴已还其旧差遣」。
李公因道君勤力事。
上曰:「是乃辛苦人也」。
通判庐州事,缘瀛州修城,得敕书奖谕,加赐银绢。
无几,君求以本官致仕,诏许之。
除一子官,为试校书郎
持身清苦,虽为郎官五品,犹若微时。
故其谢事就閒,果决无攀恋心。
养视兄孤子,不异己出。
亦不为子孙多营业,曰:「不如教使治心田也」。
年七十五,终于乘氏县里舍。
皇甫氏本望安定五世祖纯,始居开封府考城县,葬桃花岗。
高祖勤,避后唐兵乱,走蔡州西平,为西平人
及君祖尝为乘氏县,因留居乘氏,其后坟墓皆在乘氏某乡某里。
嫡母刘氏,赠寿光县太君
母李氏,赠长安县太君
娶李氏,故翰林侍读学士仲容之女,封崇德县君
子四人:长已同,蚤亡;
次琮,某官;
次琪,某官;
次环,某官。
女七人,皆嫁士族。
熙宁七年三月终,葬以元丰四年七月某日某。
祧祔尚书公之域西偏少南。
将没,教子弟竁于是,惟庚穴云。
铭曰:
皇甫之先,自宋子姓。
在汉中叶,著籍安定
凉州三明,度辽为盛。
太尉嵩,武烈忠劲。
迨至士安,以文雄鸣。
后其苖裔,绰绰此令。
洁修,敏于从政
其所更历,实与名并
谁毁谁誉,患于难明。
彼宜有功,顾诒讥评。
是故君子,安之若命。
允蹈之,不悔不竞。
覆审而明,不失其正。
持止足,以往自镜。
告老辞归,匪耄匪病。
拜家为郎,是谓延庆
生有成绩,殁有遗称。
刻铭幽墟,以赞以咏。
贡先生韵时同尚书祭亡友李仲容 元 · 李士瞻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故友坟前草不春,高风台上聚星辰。
翰林小记如冠冕,閤老遗书绝后尘。
自愧不才难接武,多君高谊许为邻。
会须相伴朝京阙,更有秦郎最可亲。
李仲容见赠 元 · 岑安卿
海风立水天空濛,瘴云昼掩蓬莱宫。
仙人跨鹤天姥东,归来楼阁昏无踪。
九仙山高玉为户,广寒夜访乘鸾女
桂香滴露梦不成,看彻《霓裳羽衣舞》。
宫袍舞锦花翩翩,诗成毛骨生清寒。
飞章赠我归剡川,推篷月在梅花边